• 4
  • 3
  • 2
  • 1

 

捕风·探风·追风—企业信息战三部曲

捕风·探风·追风—企业信息战三部曲

时间:2010-10-21 20:12 来源:孙路弘博客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b4749eb0100lohv.html 


     经理人的大部分工作是要头脑清晰地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,问题是每个市场都充满了“混乱、失真、谣言和烟幕”·····

     作为一位执行官,每天面临的挑战就是要消化大量松散的数据。问题是如何有效地过滤这些数据并了解他们的真正含义?

 
     捕风·探风·追风—企业信息战三部曲

 
     经典案例:1960年代末,三菱重工成功地以低价加现货的优势中标大庆油田的万吨炼油设备,赚取50亿美金。

     捕风:对于这个当时可能与原子弹试制一样列为中国国家机密的“大庆油田”,三菱重工是如何嗅出气味的?

     【异常信息】1963年,三菱重工从中国《人民日报》上的照片上注意到,北京公共汽车上那个顶了五六年的瓦斯大气包消失了。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1〗中国燃油的长期紧缺可能已告缓解。

     【新增信息1】1964年,《人民日报》发了一篇题为《大庆精神,大庆人》的报道。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2〗大庆油田果然存在。
 
     探风:通过公开新闻报道,三菱重工是如何挖出大庆油田的地址和规模的?

     【新增信息2】1966年,《中国画报》出现了著名照片:一片飞雪中站在钻井旁边的“铁人”王进喜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3〗当地气候寒冷。

     (细节1)衣着相当厚实。这可不是一般的寒冷地区。应为从北纬46.º到北纬48º的苦寒之地。大庆油田的位置,很可能在齐齐哈尔到哈尔滨之间的中国东北,这里冬天的温度一般在零下三十度左右。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4〗年加工原油能力,应该在100万吨上下。(符合逻辑的估算)

     (细节2)油田照片上的建筑明显是反应塔。反应塔上可以看到一道扶手栏杆。估计这样的栏杆,也就是一米多长。根据栏杆与反应塔的比例,可以推断出塔身直径约为5米。如此规模的反应塔,年加工原油能力,应该在100万吨上下。(逻辑估算)

     【新增信息3】1966年,《人民中国》再次出现对“铁人”的报道:

     “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开始的。”

     “王进喜一到马家窑子,看到一片荒野说:‘好大的油海,我们要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跑到太平洋去!’”

     “为了把沉重的设备运到油井的位置,采用了人拉肩扛的方式。”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5〗大庆油田被准确定址。

     (细节3)“人拉肩扛”显示油井位置应该离摸个车站不远,否则,断然不会采取这样的笨办法。

     (细节4)马家窑子和北安两个地名。对原“满洲国”的地理地名,三菱重工犹如对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,他们很快就在保留下来的旧伪满地图上,找到了叫马家窑子的地方。它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东南,北安铁路一个小站往东十公里处。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6〗大庆油田的开工,至迟不会晚于1959年。(劳力,时间的综合估算)

     (细节5)根据对“铁人”事迹的报道,知道王进喜原是玉门油矿的1259钻井队队长,是1959年9月在北京参加国庆之后自愿去大庆的。

     〖信息加工7〗到了六十年代末,大庆油田总产量应该增加到1200万吨左右。

     (细节6)报道中还提到,当年大庆“已有820口油井出油”。经过综合分析,三菱重工估算,大庆当年年产原油应该能达到360万吨。因为油田显然没有得到全部开发,总产量必然会逐年递增—根据石油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,三菱重工再次做出预测:到了六十年底末,这个原油生产数字,应该增加到1200万吨左右。

     追风:大庆油田接下来需要什么?

     {预测信息}大庆油田很快就会需要日产量万吨左右的炼油设备。(总体结论)

     通过分析照片,发现大庆的炼油能力明显跟不上原油生产的速度。大庆油田必然要设法补上这个缺口。从技术上讲,大庆油田很快就会需要日产量万吨左右的炼油设备。(延伸符合逻辑的推理)

     事实果然如三菱重工所料,不到半年,中国的石油工业部在世界范围内招标,购买日产量达万吨的炼油设备。三菱重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符合中国要求的设计设备,以低价加现货的优势一举中标,大赚50亿美金。而西方石油工业大国却目瞪口呆,还未回过味儿来呢?(现货,低价,路途)。